国内实物编程启蒙人工智能产品

阅读:3690次       更新时间:2019-03-08 15:30:31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是在1955年,一份关于召开国际人工智能会议的提案中被提出。该份提案由约翰•麦卡锡(达特茅斯学院)、马文•明斯基(哈佛大学)、纳撒尼尔•罗彻斯特(IBM)和克劳德•香农(贝尔电话实验室)联合递交。一年后,达特矛斯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开辟了人工智能这个研究领域的历史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被公认为现代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斯基,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认识了西摩尔.帕普特(1928~2016.7.31)教授。帕普特 1928 年出生于南非,年轻的时候曾参与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他在30 岁之前拿到了两个数学博士的学位,其后去到瑞士日内瓦,追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学习儿童发展的理论。这次如同知音的相遇,促使明斯基邀请帕普特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与创办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两人还在1969年共同发表了有关感知系统的计算几何导论的研究文章。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


“海龟画图”儿童编程语言发明者:西摩尔.帕普特(1928.2.19~2017.7.31)

    今天,随着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已经硕果累累,深度学习、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人机对弈、模式识别、自动驾驶、知识工程等等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把人工智能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土壤长不成参天大树,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一样“要从娃娃抓起”。

裤兜机器人套装

    裤兜机器人教育套装基于儿童教育理论研究,深度挖掘儿童的学习潜力。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5周岁到8周岁的儿童,即我国中班以上的幼儿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交界时期,是强化逻辑思维习惯的重要阶段。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动物行为中发现了动物行为成长的关键期理论,之后关键期理论被大量的引用到人类早期教育实践中,人们发现,5周岁之后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此时开始的逻辑思维强化训练事半功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儿童关键期教育理论从不同的方向重合在一起,这显然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不同的实践研究得到的相同类似的结论。这个阶段的逻辑思维训练完全可以借助实物化和具象化的教学道具,辅助儿童在编程游戏中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思考,并在试错实践中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处事习惯。裤兜机器人就是在这个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满足儿童逻辑编程教育的需求。